查看原文
其他

校长尽量不要管!如果要管,不妨这样管 | 一周精读




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好校长?


简单说,就是 “先把事情做对,再把事情做好”。


把事情做对,就是要懂选择,有清晰的角色意识和边界意识,知道什么应该重点管,哪些可管可不管,哪些千万不能管,化繁为简,才能纲举目张;


把事情做好,就是把该管的事情,制定好策略,选对路径用对人,扎扎实实,管出实效。


因此,不妨经常提醒自己:校长尽量不要管,如果要管请这样管。

 


校长要有边界意识

不该管的别管或少管


来源 | 综合 


乔治·戴德,《自我边界》的作者说:“侵犯边界的行为,通常不是有意做出的,更多是出于一种无知。”权力的傲慢,是一种恶性的自恋,如同大多数偏见一样,它本身是无意识的,却常常制造出邪恶。所以有人说,学校最大的风险是校长,学校最大的瓶颈也是校长。


这些年,大多数校长在学校这片疆域纵横驰骋,无所不能—— 


他要依据教育方针、政策、法规统筹安排学校的机构、人事、财经、校产等资源;他要参与学校课程的规划、实施、修订和评价;他要主持并参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、修改和完善并保障其有效落实;他要对全校干部、教师、职工的工作态度、进程及效果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促进、控制和监督;他甚至还要参与到学生的良好习惯、健康心理、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中去……


这一趟下来,校长彻底陷入事务的泥潭无法自拔,时间一久,就可能纠缠于细枝末节,失去一名校长该有的眼界与智识,这将是很危险的,不仅容易导致学校的官僚主义、脱离实际的倾向,还可能导致管理失控和决策错误。


一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,必须坚定地与“自我感觉良好”告别,时刻对自己和组织保持警觉,保持“边界意识”。当代教育名家李希贵这方面堪称典范:他在高密一中做校长时,砍掉了自己的财务签字权;当高密县教委主任时,又甩掉了自己的人事权,一门心思专攻教育教学改革。


其实,除了人事权和财务权,校长还可以丢掉更多,比如“学科”的管理权,可以丢给学科带头人或教研组。对于一些热点、难点或重大决策,校长可以发挥民主决策,通过教代会、家长委员会等机构来进行。例如,学校的发展规划、经费的使用、职称评定和教师聘任等方面的决策工作,就最好交给这些组织机构来进行,从而达成团队认可,防止决策出现偏差。这一点,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做了尝试,他们建立了“去中心化”的治理结构,组建十个委员会,将校长权力让渡给相应的委员会。

 

华为的任正非说,要砍掉高层的“手和脚”,只留下脑袋用来仰望星空、洞察市场、规划战略、运筹帷幄。同样,作为校长,也别当自己是一条“八爪鱼”,习惯性地扎到事务性工作中去,而是观望星空,拨开迷雾,率队前行。

 


校长管理第一条路径:

走向“放权管理”


作者 | 汤勇(21世纪教育研究院常务学术委员)

来源 | 汤勇晓语《管理得少,管理得好》

 

作为校长,如果一天忙得不可开交,如旋转的陀螺,那么你应该做好以下几个反思:

 

● 反思一:是不是只做应做之事?

 

管理,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。


校长的管理,不局限于自己如何做事,而是如何让他人做事。如果学校一切事务都要校长来过问和处理,纵使三头六臂,也难以应付。这既不利于校长集中精力抓大事谋全局,又不利于学校的发展,还不利于校长健康。同时,费力不讨好,束缚下属手脚,制约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。

 

反思二,是不是给下属留下缺口?

 

管理要圆满,一定要留个缺口,让下属去填。留个缺口,不圆胜圆,不满胜满,这是一种管理策略,一种管理智慧,一种独具匠心的管理行为。

 

反思三:是不是有效授权?

 

给下属留个“缺口”,就涉及授权。授权首先要信任,要本着“既授之,则信之,则用之”的原则,放手他们大胆工作,同时对工作上的失误能够面对和接受,并帮助总结教训。


其次,要授权不授责。授权意味着责任加大,不仅对自己,也要对下属的工作绩效负起责任。


再次,要做好授权的监控。没有控制和监督的授权,便是一种失职、一种弃权。既授得出,又放得开,还收得拢,是授权的至高境界。

 



校长管理第二条路径:

走向“关系管理”


作者 | 唐冬梅(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燕山小学校长)

来源 | 校长高参《学校管理,你需要理顺这三种关系》

 

管理,就是管理关系。善于管理的校长,不会傻傻地“埋头做事”,他们会优先理顺学校的各种“关系”,通过营造一种温润而亲密的关系,带动学校管理。具体要理顺哪几个关系呢?

 

● 一是人与环境的关系 

 

校园环境,是随着学校的课程建设丰富和生长起来的。注重生命化幸福的学校,校园环境必定是根据师生的心理舒适程度来建设的。自然生态教育的学校,一定充满着大自然的味道,而智慧校园一定处处呈现着技术带来的舒适便捷。


校园环境建设是所有人的事,是最有持续影响力的教育教学资源,需要大家共建。当校园环境建设有了团队的智慧呈现时,走在校园内的教师是自豪的,他们会把校园当成最好的资源,去影响孩子们。同时,我们要把教学资源放在离师生最近的地方,让师生可以随意使用。


二是人与人的关系 

 

群体因为互相尊重而鲜活。校园里的每一个群体都有其长处和职责,都不可替代,应当给予关注和尊重。校长要懂得激发每个群体的长处,并尽可能让所有群体处于平等状态,要在学校管理中众筹智慧。


校长的态度决定了老师的态度,老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言行。当一所学校人与人的关系是自由平等、相互尊重的,那一定是一所幸福的、值得所有群体为之努力的学校。


作为校长,要为师生的成长负责,为他们构建成长体系,陪伴他们成长。同时,要处理好与家长群体的关系,要将这一批同盟者争取过来,为学校发展搭台助力。

 

三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

 

校长,要具备把老师和孩子拴在一条船上的本事。


每个团队都有目标或行动准则,这个准则就是办学理念。办学理念是校长的法宝,校长需要经常有意无意地阐述自己的办学理念,通过管理行为和学校行动来落实办学理念,通过讲述校园里的故事,来印证办学理念。


最重要的是,要培养大家站在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,来设计教育教学活动、来沟通和协调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事情、来梳理和提炼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。


努力让每个人成为发光体。发光体既照亮自己,也照亮别人。每个人都有长处,只不过呈现状态不同。校长要学会捕捉发光点,照亮更多人。

 


校长管理第三条路径:

走向“动态管理”


作者 | 高树浪(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启成学校总校长)

来源 | 第一缕阳光《学校管理:刚柔之间寻平衡》

 

办学,要寻求一种动态管理,以便在“柔与刚”的张力中达到平衡,如:个性与共性、自由与自律、解放与约束、科学与人文、教育之道与教育之术等,这种张力,蕴含着教育的生命力与创造力。本文仅以“校规”为例,来讲一讲如何实现学校管理的刚柔并济。

 

首先,我们把“校规”变为“效规”。学校管理,一刻也离不开制度的魔力,但是有些校规却被媒体称为“笑规”或“奇葩校规”,例如早读头仰天要扣德育分、早上跑操要手扣手、男女生不许讲话等。这样的校规,一定是“无效之规”。校规不在多,关键要有科学性。同时,学校对校规的执行要严到位,这样对学生习惯培养有极大好处。


第二,我们把“校规”变为“生规”。如果把制定校规的权力交给学生,校规就变成“生规”。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蹲下身子,放下架子,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。学生自制校规,这是现代学校最有效的管理对策,也是民主治校的体现。这种学生心目中的“生规”,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。此外,对学生违规的处理,也要形成程序,务必举行听证会,让家长参与进来。


第三,我们的“校规”也有“特规”。历届诺贝尔奖中有相当一部分获奖者学历不高,且在少年时代个性突出,在学校里不是“乖孩子”,正是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,成就了这些诺奖获得者。因此,每一个个体都应得到尊重,如果学校管理者害怕“个性”学生出现,或出现以后强制解决,应属于教育无能或懒政行为。


此外,管理学上有个“模糊处理”概念,正如郑板桥说的“难得糊涂”,这是一种处事的艺术,即“刚柔并济”,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。学校管理应该是严格、严谨的,但这并不排斥模糊,模糊处理体现了对“特殊”学生的极大包容。严格管理与模糊处理有机结合,就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境界。

 


校长管理第四条路径:

走向“学术管理”


作者 | 窦桂梅(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)

来源 | 中小学管理《窦桂梅:把学校管理当一门复杂的学问来研究》

 

校长探索管理规律,如同教师解读教材。


我经常对语文教师说:“要走进文本,把每一个角色当自己来体验一番,才是真正与文本对话。”“要搞清楚每一个文本在哪个单元,它学科属性的落脚点是什么?在该年级的学习重点是什么?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哪?” ……这些备课经验,被我不自觉地迁移到了对管理的内在规律、内在层次的研究上来,进而实现从研究“内容”到研究人的转变。


比如我发现《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》中的六个维度:规划学校发展、营造育人文化、领导课程教学、引领教师成长、优化内部管理、调适外部环境,与“学科备课”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——


规划学校发展,就像做一个学科计划一样;营造育人文化,其实就是课堂文化的向前向后放大;领导课程教学,就像备课中在研究教学内容……这样一一对比起来,管理就变得有意思了,管理的“研究意味”也就值得挖掘和梳理了。


当然,研究管理,仅仅研究现象还不够。校长的研究,要把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,要把研究的“思考和方法”变成“思想和做法”。校长管理不仅仅是一项职业,更是一门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问。这种专业化的前提是,无论社会怎样千变万化,都离不开对“教育”这两个字的深耕与拓展。而教育也必须在“课堂”和“活动”这两块育人的基石中发生,即校长必须率队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“学科育人”和“活动育人”。如此一来,校长身上的“管理”意味,就变成了“学术”研究意味。


我的校长“管理”是一种极其独特的经验与体会。从一节节微观的课堂到一件件学校宏观的事务与文化的管理,这种基于课堂教学的视角,让我的管理获得一种独特的专业“黏性”。


当然,一切管理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,一切人的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。学校围墙已经打破,社会甚至家长等“人群”,也都是校长要研究的内容。当我们把一切“管理”当学问研究并深入下去的时候,将会伴随着苦恼和快乐、挑战和压力,我们要保持清醒,管理是一门学问,校长也不是一个完人,都需要好好研究,需要更坚韧、更持续性的研究。



校长管理第五条路径:

走向“价值管理”


作者 | 李政涛(华东师范大学“生命·实践”教育学研究院院长)

来源 | 方正工作室《李政涛教授谈如何修炼校长的价值领导力》

 

校长的价值管理力,是校长对教育过程中核心价值思想的鉴别、倡导、整合、运用和创造的能力,通过价值来实现有效的领导和管理,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方式。校长的价值管理,着力点在哪些方面呢?

 

● 一是对社会主流价值的理解和把握

 

校长的一个重大责任就是把社会的核心价值、主流价值通过学校传递给下一代。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包括民主、科学、和谐、发展、公平、自主、自觉、尊严、幸福等等。校长有义务、有责任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,并把它渗透在办学之中。

 

 二是对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中主流价值的选择和执行

 

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主流价值包括:


学生立场。第一,学生立场不等于“以学生为中心”;第二,它意味着学生的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,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;第三,它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或者发展需要。


成事、成人。过去我们管理事的意识很强,但很少考虑事成了,人成了没有。比如:课题做完了、计划做好了,但干部教师的思维方式、价值观、能力有没有因为变化发展?


培育生命自觉。生命自觉包含三层意思:一是明自我,及对自我的生命自觉;二是明他人,即对他人生命的敏感、尊重和敬畏;三是明环境。

 

● 三是对本校主流价值的提炼和变革

 

校长进入一所学校后有两大任务:一是承接传统,不要做革命性的改革家,不要匆忙颠覆;二是在传统基础上再造新传统。

 

● 四是对主流价值的渗透和转化

 

校长的价值领导力,最终体现为对学校确立的主流价值的渗透力和转化力,体现为“文以化之”或“以文化之”的能力。渗透、转化的基本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
○ 语言化,让教师用校长的语言方式和概念表达。


○ 视角化,让老师用校长的“眼镜”看问题、策划和评价自己的工作。


○ 体制化、机制化、制度化。把主流价值观“化”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去,先要在管理体制、管理架构上实现转化。


○ 团队化。这个团队要具备四大特征:认同性、自主性、思考性和协作性。


○ 环境化。校长要把学校的主流价值观,外化到学校环境中去。


课程与教学化,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,把校长的、学校的主流价值通过课程体现出来。

 


校长管理第六条路径:

走向“能量管理”


作者 | 李斌(蒲公英教育智库理事长)

来源 | 新校长传媒《对一所学校最好的管理,是无形的“能量管理”》

 

失败的人生各有各的失败,成功的人生却大多相似——即一个人面对当下与未来的理想,始终充满不断探索前行的“积极能量”。


这个说法,把“人生”换做国家、城市、学校、企业、班级、个人学习……也是成立的。 物理学、生物学、社会学的研究都证明,能量是宇宙最本源的存在,是一切事物宝贵而有限的资源,无论对每一个生命体,还是社会组织,或者自然万物。


如果说这个时代的困境,是人人都信息过载,导致处理信息的能量不足,那么时代的经验也如影随形——一切健康成长的人与环境,或者企业、学校,无非就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问题上,获得了秘诀。


生态有序,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增减正保持平衡,反之亦然;身体健康,说明身体能量的获取与生命代谢、循环、需求在有效呼应,反之亦然;学校发展,说明学校中生机勃勃的能量,大于得过且过的力量,反之亦然……对于校长而言,究竟该如何管理校园内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呢?我有四个建议:


关注能量性质:学校的文化、习惯、结构、机制、流程所带来的能量场,与管理行为、师生行为所卷起的能量场,总是相互影响,不断在人心中发生演变。我们需要准确把握,学校处在一个怎样的能量区间,并加以智慧引导;


● 造就赋能生态:以校园的空间与功能布局、美的场景营造、一以贯之的组织文化信息链、同伴关系的正向疏导、周边资源的连接应用等,不断启动群体心智能量,不断输入关系、文化、社会、自然乃至宇宙能量;


● 学会认知唤醒:人心才是最好的能量发动机。学校要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、研究型团队,推动个体获得学习、思考、挑战、问题解决的体验,在思维跃迁中产生积极能量;


● 倡导有目的的行为:学校要保持清晰的共同目标感,并在这个前提下,尽可能给予个体自由抵达的选择。


真正好的管理是学会管理“能量”,包括:


能量的“有效补充”:精神充电、营养平衡、学习进阶、愉悦关系、资源获取、锻炼休息、授权赋能等等,都是校长“管理学校能量值”的重要行动点。


能量的“合理消耗”:减少无效会议、无效讲授、无效制度、无效活动。


能量的“精准投放”。极简人生、选择力、专注力、目标感、价值判断力等,都是需要不断的修炼才能获得。卓越的学校,归根结底是因为全体师生经过打磨,建立了如何精准投放能量的群体习惯。

 


校长管理的终极追求,是帮助人性至善

 

作者 | 杜绍基,北京彼得·德鲁克管理学院荣誉院长) 

来源 | 新课程评论《从现代管理学看校长领导力的本质》

 

优秀的校长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,懂得知人善任,激发每一个人的善意,为全体创造未来。如何激发学校全体的善意呢?有几个步骤:

 

● 一是确定办学理念

 

思考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,清楚地界定并建立起来,这是校长的责任。办学理念是学校存在的目的、意义和价值,是学校做什么不做什么的依据,是战略之本源,是一个学校的灵魂。对于富有悠久历史的办学理念,校长需要因应时代和服务对象的变化而给予新的理解和演绎,在必要时甚至做出修订。


作为校长,必须保证在校的每一个人,无论教师、员工、学生或家长,都时刻牢记办学理念。因此,办学理念最好简单清晰,切实可行,每个字都是有血有肉有故事,能指明方向,激动人心。

 

● 二是激励并释放下属的长处

 

一个组织的目的,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,领导者不能只看到他人的短处,只有下属的长处才能帮助组织和他们自己成功。校长不是单打独斗的英雄,而是要激励团队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。激励的第一要素不是物质给予,而是学会避免负激励——如容许职场政治、官僚主义,容忍低绩效员工虚耗资源,对工作目标和要求不明确,内部信息不透明,处事不公平,消极回应建议,妄加批评,让人才感到被忽视,甚至要下属经常开低效的会议等。


只有当管理者帮助下属清晰工作目标、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、提供支持,让他们在工作中有学习和成长的机会、能学以致用、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、获得成就感,人的潜能自然会被释放出来。

 

● 三是引领变革

 

许多校长对变革有误解,拒绝或逃避改变。德鲁克说,我们无法左右变化,只能走在变化之前。每个人都要学会正面拥抱变化。领导者不能为变革而变革,因为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,需要遵从四条变革原则:


1. 有组织地放弃。每位校长都要定期对学校内的每一块体系、每一套课程、每一个教学模式、每一项年度活动等进行考核分析,决定哪些是没有前景的,哪些是低效和毫无意义的,哪些是消耗资源但却事倍功半的,校长需要懂得取舍,把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。


2. 有组织地改进。要想有组织地改进,首先需要界定绩效是哪些因素构成的,清楚质量的要求是什么?如何有组织地改进提升绩效……通过各方面持续的改进,组织就可以转变工作方式,而这些方式又带来新的做法和机会,最终促进根本性的变革!

 

3. 挖掘成功经验。每个组织在日常工作中都会出现意外的成功,这些意外的成功通常都是悄悄地来,需要有组织地去挖掘意外成功所带来的机会。有一个简单的方法,就是让下属在周报或月报上增加一页“惊喜栏”,列出日常留意到的任何变化和机会,或因创新带来的意外收获,透过分享和肯定,培养团队的创新意识。


比如,有老师因为留意到许多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比过去高,而让家长负责组织一些活动,结果效果出色,同时也增进了各方的理解和归属感。


4. 系统化发现创新机会。有组织有系统的创新机会可以从学校内部、外部寻找。学校内部产生的机会有四点:不拒绝意料之外的成功或意料之外的失败;现状与“理应如此”之间的差异;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;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。学校外部的创新机会有三点:人口变化数据;认知、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;新知识的出现。


这七个创新机会中,以“人口变化数据”最能提供可靠和长期的有用信息,因为它的趋势一旦形成,短时间不会改变,例如城乡人口流动趋势、二胎选择的变化、适龄学童年龄比例和分布等。只要我们依循这七个思路,不断探索和掌握机遇,创新便能带动学校的变革进程。

 

● 四是主动创新

 

创新是应对变化和改变学校发展轨迹最有效的手段,创新不是指天才、聪明创意、高新科技,也不是专属于领导层和创新部门的工作。创新的定义是“为服务对象创造新的价值”。创新是一种精神,是整个组织的责任,这种精神要贯彻于整个学校,每一位教师、员工的血液内,产生全员的“企业家精神”。


创新系统除了前面的七个创新机会,还可以透过思维模式来思考创新路径——有哪些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变化,与“习以为常”的事情不吻合的?哪些是具有根本性的范式变化?有什么证据表明这变化不是一时的流行?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?对学校有什么意义?为学校提供了什么机会等。

创新与风险并存,如果学校通过挖掘已发生之事进行创新,风险就要要小得多,也比盲目创新要强。

 

● 五是创造未来

 

创造未来的眼光,能把校长和普通管理者区分开来。校长需要创造未来,而不是预测未来。


我们应该透过系统性的思维方法,分析当下,观察趋势,大胆构想,小心验证,以勇敢和信心创造未来。创造未来并不意味着管理者要完全消除风险和不确定性,而是努力去发现可能出现的风险,正面解决,承担责任。


作为学校管理者,校长必须拥有诚实正直的品格,以德服人,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与追随,这是一条金科玉律。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,应该是帮助人性回归至善,各尽其职,各释其能,聚一帮好人,做一桩好事。

 


编辑 | 琬琰责编 | 三石排版 | Maggie

2594889720@qq.com

 校长如何找到改变学校的抓手?

• 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一位校长给培训机构的建议:从“网络教学”到“网络教育”

 校长人生修炼的九重门

▼ 点击阅读原文,一键订阅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